1920_500px;
业界动态 社内新闻 媒体报道 法律法规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业界动态

中国游戏改编电影的春天要来了吗?

编辑:佚名 来源:新浪动漫 更新于:2016-6-28 阅读:

  在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上,瞄准游戏改编影视的公司还远不止这几家巨头,一些中小型游戏公司也在暗暗蓄力,深海下的暗流正在徐徐涌动。

  讨好玩家or观众,游戏改编电影到底给谁看?

  在各大在线售票平台的《魔兽》评论区里,来自粉丝和非粉丝之间的苛刻质疑随处可见:一方面游戏玩家认为影片情节太迎合大众,缺乏共鸣;另一方面,一些普通人对电影呈现出的魔兽世界观仍感到茫然。这两类观众核心需求之间的矛盾,暴露了游戏改编电影最大的困局——游戏改编的电影,到底应该为谁而改?

  讨好玩家or讨好观众,这真是个问题

  《魔兽》导演邓肯·琼斯对记者解释道:“游戏和电影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都是用有趣的故事娱乐观众(玩家)。游戏是给予玩家自由度,让他们觉得自己在影响剧情走向。当然这种自由度是个假象,他们最终会回到你设计好的故事线索上。而电影则是导演掌握一切,决定了用什么样的景别、画面、声音,来给予观众故事的线索和信息。”

  可见,玩游戏的过程是个交互的过程,玩家通过不停地选择玩到结局,变成了游戏的“创作者”之一。而电影的属性则是强设定,编剧、导演设定好世界观,观众来寻找投射和认同,不需要参与任何“创作”,对于结局的认知只需要接受或者不接受。

  简而言之,虽然游戏和电影都是视觉化的,但从游戏到电影其实是一个从主动参与到被动投射的“降维”过程,两者之间的转换必然存在着天然的壁垒。而从文字到影像,虽然是从非视觉化到视觉化,但是因为皆属投射认同的过程,都不需要交互,反而容易得多。这也是为何文学类IP会成为当下影视题材的主要原因。

  跨维度的游戏改编电影,本身就是一件费力还不容易讨好的事情——深度参与过游戏的玩家,很难容忍自己变成故事走向的旁观者;而对非玩家来说,每一个让玩家嗨爆的点,都可能换来他们的冷漠表情包。摆在改编者们面前的是属性截然不同的两个群体:游戏粉丝数量有天花板,但忠诚度高;主流观众群没有天花板,但是难以精准把握口味。从这个角度来看,尽管对《魔兽》挑刺的仍大有人在,但环顾一下好莱坞的黑历史,身为深度玩家和天才导演的邓肯。琼斯已经做得够好了。

  游戏改编电影的本质还是电影

  但是,在没有邓肯·琼斯的中国,本土的游戏人和电影人又该怎么办?

  记者调查发现,这几家率先投身游戏影视化的公司,对于市场现状都有着清醒的认知和基本共识——游戏改编电影的本质还是电影,服务人群还是主流观众。对于玩家,要做的不是讨好,而是要把他们也变成主流观众的一部分。

上篇:

下篇: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出版发行    |    艺术家推荐    |    新品推荐    |    资源下载    |    出版目录    |    在线试听    |    读者互动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