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像音像”:中国原创的民族文化传承工程
编辑:佚名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更新于:2016-4-20 阅读:
“像音像”工程对于质量锲而不舍的追求,得到了艺术家和院团及有关单位的热情响应和支持。资深的戏曲导演、也是原“音配像”工程舞台导演、年逾九旬的迟金声,不顾年事已高,经常往返京津两地,为录音“监棚”,担任多部剧目配像的现场导演,有时和演职员一起干到深夜。小生表演艺术家叶少兰,也已过古稀之年,应邀参加《西厢记》《起解·会审》《壮别》等戏的录制,以鲜明的叶派艺术风范,饱满的临场状态和对艺术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录制过程中高标准、严要求,保证和提升了剧目的艺术效果。从舞台到录音、录像、后期制作,参与的艺术家、专家和各个环节的专业人员,都非常严肃认真,不辞辛苦,反复切磋、修改、加工,付出了许多心血和努力,力争实现“不留遗憾”的艺术追求。这一共同的心愿和努力,在央视2015年以来陆续播出的新录制的“像音像”剧目中体现出来,观众称赞剧目内容反映的“正能量”,演员表现出色,画面美,演唱给人带来美好的视听享受,也有的观众热情地提出了建议和希望,说明“像音像”正在引起广泛的关心和期待。
京剧“像音像”作为国家工程,以天津为基地,面向全国,中央和天津市各级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工程正在向深入和全面扎实开展,一些方面和环节还在不断完善和提高。早在“音配像”工程完成的时候,就有专家指出这是中国独有的民族传统艺术传承方式,同样,“像音像”是又一项中国原创的崭新的民族文化传承工程,必将为传承和振兴戏曲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时代的历史性的重要贡献。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