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向善的主题出版
编辑:佚名 来源:人民网 更新于:2018-5-29 阅读:
学术性和主题性紧密结合
一部作品学术价值高低往往决定了其能否持续吸引读者,因此主题出版必须是精品力作,讲品位、讲格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振奋人心,起到弘扬主题和时代精神的作用。
以学术的角度切入主题思潮,让学术资源更好地为国家战略服务,架起学术出版与主题出版之间联系的桥梁,这是不少学术出版社开展主题出版的创新之举。例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所著《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一书,将学术研究、传统文化解读、主题出版相融合,在出版后短短8个月的时间内,不仅在中国大陆销售突破3万册,并陆续实现了繁体中文、韩文、英文、俄文、希伯来文等多语种版权输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飞机出版工程”,紧密配合国产大飞机研制、涵盖与之有关的总体气动、航空发动机等多个方向,通过策划出版国内外有关优秀著作,吸纳国内外大飞机研制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打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飞机知识体系,为大飞机的研制提供了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部分成果版权还被国际科技与医学出版巨头励德·爱思唯尔集团引进,获得国际主流学术界和出版界的认可。
读者群体由国内读者向世界读者转变
十九大报告提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的作用越来越大,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读者对中国的关注与日俱增。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发出后,我们与沿线国家的出版合作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包括但不限于:版权贸易日趋活跃,政府间互译项目逐渐增多,中国在沿线国家举办和参加国际书展越来越多,合作出版力度不断加大,人员交流更加频繁,出版机构合作更加深入。这些都直接推动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当地的传播,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中国“粉丝”。例如,截至2017年8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以中、英、法、俄、阿、西、德、日等21个语种版本发行642万册,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则于2017年11月7日由外文出版社以中英文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截至2018年1月12日,该书全球发行超过1000万册。
融媒体出版形式逐渐丰富
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与传统出版相比,数字出版在成本与流程控制、传播速度和广度等方面有天然优势。因此主题出版理应谋求嫁接数字技术转型,尤其是在产品形态和传播渠道方面。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