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_500px;
业界动态 社内新闻 媒体报道 法律法规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业界动态

IP影视剧热背后的精品创作渴求

编辑:佚名 来源:铜陵文明网 更新于:2016-7-19 阅读:

  暑期档历来是电视台的必争档期。近日,国内多家卫视相继公布了暑期将要播出的重点电视剧,网络热门IP题材的电视剧成为最受观众期待的作品。记者昨天粗略统计发现,这些电视剧不仅比IP的热门程度,还比其中的演员阵容。

  《琅琊榜》《花千骨》……,去年以来,一股改编网络小说的影视剧创作倾向来势汹汹,让这个特别高大上的“IP”概念逐渐步入公众视野。远的不说,去年“五一”档同台厮杀的《万物生长》、《何以笙箫默》、《左耳》,就是典型的IP项目开发,而今年暑期,《老九门》、《幻城》《九州•天空城》以及《诛仙青云志》等剧目的陆续开播,也将使今年暑期档显得格外热闹。

  不得不说,“IP”影视的行情看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如今影视消费人群中,80后90后是绝对主力,从小在互联网文学作品中浸润的这代人,是“IP”剧的铁杆粉丝,改编后的影视作品,有这些人振臂一呼,票房似乎就能成功一半。另外,这也是文化产业延伸的需求。如今的“IP”热,实际上早已超越了影视作品本身,已演化为“文学—影视—音乐—游戏”的完整产业链,由于可串联起更多经济元素,这种创作导向也会极大调动起众多编导制作人的浓厚兴趣。

  优势虽然明显,问题也不容忽视。一则,表现为影视作品的高雷同率。如今任意打开一个电视频道,几乎同步播放的“IP”剧里清一色的俊男靓女让人闪瞎眼,演员长相的大同小异让人傻傻分不清,情节的粗制滥造却让人不敢恭维。二则,表现为作品的低精品率。由于网络IP剧的很多台词设计比较单薄,人物性格表达不够丰满、细节处理稍嫌粗糙等众多因素,虽然很多网剧收视率不错,但在各种奖项提名上,并没脱颖而出。三则,表现为作品的收视人群固定化。由于影视作品表达的价值观等因素,导致“IP”剧收视人群逐步趋于年轻化。而对于一些中老年人或农村人来说,很多作品都脱离了他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范畴,使得大家根本没有观看兴趣,或者干脆看不懂。

  之所以会出现众多问题,首先和创作动机有关。在一些编剧、导演看来,一部作品出来,如果不能及时兑换成票房或者是人民币,不值得也不划算。这样的创作态度,导致编剧不会去深入体验生活,而总是采取拿来主义,靠哗众取宠来博取眼球,靠脑洞大开去编造细节,在作品主题的表达上也会显得漫无目的,甚至出现低俗作品大行其道的现象。其次,IP剧大行其道,也充分说明当前好剧本的过度匮乏,只能借网络来寻找“脑洞大开”的故事,其背后折射出影视原创作品等诸多危机。

12

上篇:

下篇: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出版发行    |    艺术家推荐    |    新品推荐    |    资源下载    |    出版目录    |    在线试听    |    读者互动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