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市场"IP热"愈演愈烈 给电视剧行业带来了什么
编辑:佚名 来源:新闻晨报 更新于:2016-6-8 阅读:
慈文传媒总裁马中骏则认为,IP热潮之下的版权天价,难免有不理性的成分,“一方面,演员的价格普遍上涨,比如前两年一些演员的价格三四千万就算顶了,现在过亿了;而导演、IP(涨价)也是一样的。其实有的作品不够优质,一下子就报几千万,引起行业的成本上涨。优质资源涨价有理性的成分,但不是优质资源也这样涨,就很不理性”。 年轻人更爱新类型新故事 选择以IP搭配高颜值的小鲜肉,一度被认为是电视剧吸引年轻观众的制胜法宝。但在昨天的“电视剧尖峰论坛”上,不少业内人士也给出了令人意外的答案:对于IP 和演员的高颜值,年轻观众或许未必会买账。 其中,前盛大文学CEO、中汇影视创始人侯小强认为,年轻观众喜欢新的类型和故事,对电视剧的代入感和参与感需求也很高。有些所谓的IP,对年轻人而言可能已经过时了,“像我们选IP,必须同时符合豆瓣评分、百度贴吧数据、新浪微博提及率等几个主流平台的数据,才会选。有些作品七八年前比较火,但现在提及率很低,那就要很慎重”。 同样,据腾讯视频总编辑王娟透露,从大数据的角度看,看惯了美剧、日剧、韩剧等快节奏作品的年轻观众,更愿意为快节奏、“脑洞”大的作品买单,而非演员的“高颜值”,“我们想象年轻人肯定爱看颜值高的小鲜肉,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读。从大数据的反应来看,74.3%的用户更关注故事类型和情节,演员阵容排第二”。 或许是因为有了这些冷思考,记者注意到,今年亮相电视节的一些传统题材的作品,也开始转而以精品取胜,以此对抗IP作品在数量上的强势。比如,陕文投集团就锁定《红高粱》编剧赵冬苓的反腐新作《国家权力,以及《好先生》编剧李潇的都市情感大戏《恋爱先生》。而李少红的荣信达公司,则以张嘉译、刘奕君等领衔主演的《卧底归来》为主打,将缉毒干警的故事搬上荧屏。
12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