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_500px;
业界动态 社内新闻 媒体报道 法律法规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业界动态

渐成回忆 北京实体音像店仅剩10家

编辑:佚名 来源:北京商报 更新于:2016-3-15 阅读:

  上世纪90年代是唱片市场的辉煌期,新街口是北京著名的淘碟一条街,最多的时候一条街上有二三十家音像店。近两年来,新街口风光一时的音像店都已纷纷关门。盗版唱片的冲击后,2005年迅速崛起的互联网行业让数字音乐成为当下的主流。包括黑胶、CD等唱片已渐渐成为过去的回忆,如今,谁还在消费实体唱片?

  实体唱片成为过去记忆

  有着20多年历史、曾是北京文化地标之一的西单音像大世界因经营不善而停业整修后终于在去年更名为“大世界音像店”重新开张了,但已经由2000平方米的面积缩减到50平方米左右,经营的内容也从音像制品的批发变为零售,开始主营戏曲类音像制品。之前知名歌星韩红、许巍、光良等都曾在大世界音像店举办过歌迷见面会,许多知名戏曲表演艺术家也在大世界音像店开展过作品签售会,如今大世界音像店的风光已远不及当年,这一地标性门店的变迁也正是实体唱片行业近年来发展遭遇窘境的一个缩影。

  盗版并没有切断实体唱片行业的发展,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音像制品的下载日益便捷导致数字音乐已经成为音乐试听形式的主流,这也让实体唱片的销售从业者倍感压力。

  外文书店音像区的工作人员表示,近几年来,购买唱片的顾客数量基本上直线下滑,如果没有政府扶持,传统唱片店仅仅以唱片销售难以支撑到现在。以前新年音乐会的唱片一个月能进货500多张,但现在最高也就二三十张了。而大世界音像店的主要消费群体为年龄较大的老顾客,以戏曲类音像制品为主,有消费者表示,来店里购买音像制品的同时,更是为了去回味过去的“老北京记忆”。

  “Fruity Shop已经开店三年了,之前店面小,等慢慢积累消费者后,又换了稍大些的店面,仍以黑胶唱片为主,但销售唱片仅能承担1/3的房租成本,并不是主营收入,店面不可能完全依赖唱片维持盈利,还需要售卖其他音乐周边产品作为补充。”Fruity Shop经营者翟瑞欣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90后”已难现唱片消费习惯

  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唱片业兴盛时,热门歌手的专辑能销售上百万张。“如今销量已经很少了,即使是达到1000张专辑的销量也不多了”。翟瑞欣说道。消费唱片的人主要是真正的乐迷,很多都是已经养成十几年消费习惯的人,相对而言,三四十岁的人居多,但“90后”来买唱片的人已经很少了。

  在音乐发烧友攸先生看来,如果把数字音乐看做是娱乐,那么唱片就是质感与情怀。就好像摄影师永远在推崇胶片摄影一样,真正的音乐发烧友不会放弃购置实体唱片的。

123

上篇:

下篇: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出版发行    |    艺术家推荐    |    新品推荐    |    资源下载    |    出版目录    |    在线试听    |    读者互动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